腎居下焦,為陰中之陰臟,具有封藏、貯存精氣的作用。腎所藏之精,既包括先天之精,又包括后天之精。腎所藏的先天之精是人體先天的基礎,它稟受于父母,充實于后天。
人體生命活動呈現出生長壯老的規律性變化。若腎氣虧虛,則生長發育遲緩,五軟五遲,或齒脫發落,過早衰老,臟腑功能減退等癥。故腎精充足,則真氣充盛,形體健壯,抗病力強;若腎精不足,則元真虧虛,形體虛衰,易于為病。”孫思邈亦云:“精少則病,精盡則死。”青壯之人,腎精充盈,真氣充足,故體健少病;少年或老人,腎精不足,腎氣虧虛,御邪力弱,故體弱多病。
腎為先天之本的理論,對于疾病的預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。臨床上,中醫用覆盆子、黃精、枸杞、杜仲等中藥配伍補腎精、益腎氣之法,不僅可以調理腎精虧虛所致的老人發脫齒搖,以及青壯年陽痿早泄,而且還可以通過養生保精、補腎益氣之法,增強人體的抵抗力,防止疾病的發生。
總之,一個人若要不生病,少生病,追求養生長壽,中醫主張人到中年后通過中藥調理達到補腎保精延年益壽。
重視保養先天之本的腎,是我們養生延壽的根本。
最后特別提醒,補腎不可亂補,若大量食用鹿茸等大熱大補的中藥,則適得其反,吃壞身體。很多人選擇冬蟲夏草補腎,但有科學家最近研究表明,若多吃常吃不但無益,反而嚴重損害腎臟健康。中醫養生或治未病或開方治病,講究辯證施治,通過中藥調理實現人體陰陽平衡。如果吃錯藥,必然是人體陰陽從一種不平衡變成另一種不平衡,此乃有害無益爾。